最近几个月,“地球工程”成为热门话题。地球工程,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人工干预,达到给地球降温的目的。
目前关于地球工程具体干预手段的讨论,集中在“太阳辐射干预”上,主流技术路线是通过足够长的时间向大气平流层注入气溶胶,最终使它开始反射太阳光,从而给地球降温,以扭转灾难性的全球变暖趋势。模拟研究显示,只要能反射地球目前接收的1%的太阳光,就足以将其冷却到工业化之前的水平。还有一种办法是向海洋上方的低层大气喷洒小块盐颗粒,使云层增亮以反射更多太阳光。
除“太阳辐射干预”,美国芝加哥大学2024年7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还提出所谓“冰川融化干预”的方案,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减缓冰川融化,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安装海床网和帘子建立物理屏障,减缓冰川的融化速度,并改变水流路径,以保护冰川少受侵蚀。还有一种方案被称为“二氧化碳清除”,即向海洋添加营养物,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以吸收更多二氧化碳。这些措施虽有一定道理,但少有落地的科学研究。
在一些学者眼中,地球工程技术是帮助减少和清除温室气体、降低全球温度的重要工具。他们认为,人类积极减排已有一段时间,但单纯减排并不足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,因此需要探讨地球工程技术,以帮助减少温室气体、降低全球温度。
地球工程关乎全人类福祉,而目前各项方案有较大的风险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彼得·弗鲁姆霍夫特别指出,地球工程是复杂的,启动它需要国际共识。目前的情况是,国际关系中缺乏信任,气候对话因政治而变得困难,这让大家深感不安。
除了各国协同的问题,地球工程在技术方面也值得商榷。例如,学界目前已知气溶胶会产生酸雨、破坏臭氧层,而主流研究认为,保护好臭氧层有助于防止地球进一步变暖。基于上述问题,不少专家认为,启动地球工程意味着我们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。
(《半月谈》2025年第4期 夏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