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详情>>
这些按顺序演奏的12个音符形成了“半音音阶”。而半音音阶的12个音符都可以作为构建调式的起点,通过我们在调性音乐中看到的“主音”和“主音三和弦”的关系。
从这些12个音符可以产生“大调”,对现代西方的听觉来说,大调通常听起来欢快和充满希望,或者产生“小调”,通常听起来戏剧性和悲伤。因此,12个音符乘以2得到24种可能性。
用视觉方式展示西方音乐的24个调式的一个很好方法是“五度圈”,它描述了半音音阶的12个音符,它们的小调和大调调号,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顺序。
不同乐器的调性不同意味着什么?
乐器的制作和调音方式决定了它们自然而然地属于某些调式,这取决于它们的大小和音高变化机制(例如指孔或琴弦)的布置或设计如何影响其产生的音高。
乐器能够产生的音符越少,改变调式的机会就越少。
判断乐器所在调式的一种方法是听它演奏C大调音阶,这是一个没有升号或降号的音阶(钢琴上的白键)。
长笛、小提琴和钢琴等乐器都属于C调乐器,因为它们的C大调音阶在该调式中演奏。
而单簧管、小号和次中音萨克斯管等B调乐器之所以被称为B调乐器,是因为它们的C大调音阶在演奏时实际上听起来像是B大调。
常见乐器可能所在的其他调式包括E♭(中音萨克斯管)和F(法国号)。
非C调乐器被称为变调乐器。
是什么使一些调式听起来与其他调式不同?
调式是大调还是小调使其听起来不同,大调通常听起来希望和明亮,而小调听起来悲伤和戏剧性。
不同的调式也具有不同的特点,这取决于演奏它们的不同乐器的背景。
乐器的音色(或声音)可以使某些调式听起来与其他调式不同。例如,C大调的作品可能与E♭大调的作品因乐器的设计和音域而产生不同的共鸣。
在西方音乐确立了平均律之前,即将任何音阶的音符之间的距离调整为相等,不同的音程略有不同的音色,因此和弦(以及调式)也具有不同的“感觉”。
这被称为“调色”,它影响了人们对调式及其特点的音乐思维和欣赏。
在1806年,诗人克里斯蒂安·舒巴特在《音乐艺术美学思想》中为每个调式写了描述。
C大调(没有升号或降号)是“完全纯净的。它的特点是:天真、简单、天真无邪、儿童的言谈”,而D♭大调是“一个媚笑的调式,堕落为悲伤和狂喜”,D♯小调则非常凄凉:“灵魂最深的痛苦、沉思的绝望、最黑暗的抑郁、灵魂最阴郁的状态。每一种恐惧、每一个颤抖的心跳、都流露在可怕的D♯小调中。如果幽灵能够说话,它们的语言可能接近这个调式。”
它的调号中有六个升号,对任何人来说都很棘手...
D♯小调的调号中有六个升号 D♯小调的调号中有六个升号。
作曲家如何选择他们的音乐所在的调式?
作曲家在选择他们的音乐所在的调式时,有几种方法。
一个原因是适应他们所写作的乐器或乐器组合。基于乐器的自然音调,它会发现某些调式,尤其是它所在的调式,比其他调式更容易演奏。
在这里也要考虑到声音类型。作曲家会根据声音类型的音域,为某些声音类型的声乐演唱舒适和可能的音乐。
乐器的音色也可能再次起作用:对于某些乐器来说,C大调的作品可能与E♭大调的作品因乐器的设计和音域而产生不同的共鸣。例如,单簧管在其“分音区”(低音区和中音区之间的过渡)有一个“分界点”,有经验的单簧管作曲家可能会在选择旋律的调式时考虑到这个过渡,避免或甚至突出这个过渡。
乐器的调性也可能是一个决定因素。不同的乐器在手指上更容易适应某些调式,作曲家在可能的情况下会倾向于适应该乐器。
作曲家的作曲方法也起到了作用:例如,如果他们在钢琴上作曲,钢琴具有一套白键和黑键(升号和降号)的固定模式,他们可能倾向于从舒适或自然的某个音符开始并围绕它进行创作。
美国作曲家和词曲创作家欧文·柏林因为习惯于在F♯大调上工作而被人们记住。
著名作曲家有喜欢的调式吗?
无论他们如何选择调式,随着时间的推移,作曲家似乎确实有他们喜欢的调式。
贝多芬被认为偏爱C小调,尤其是他那些更动荡和感情丰富的作品(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就是C小调的),这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。莫扎特则以在大调中写作大部分音乐而闻名(他的50多个交响曲中只有两个是小调的)。
巴赫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D小调,包括《赋格艺术》BWV 1080和《独奏小提琴奏鸣曲》BWV 1004中的“查肯”。
一些作曲家写了一系列作品,其中包含了每个调式的作品,例如肖邦的24首独奏钢琴前奏曲,循环演奏了每个调式的乐谱,以及巴赫的《平均律钢琴曲集》或《48首前奏曲与赋格曲》,它们是两套包含了每个小调和大调的键盘作品。
Beth Blackerby小提琴教学
技\巧\分\解
查看详情>>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